晝夜節律,也稱為生物鐘,一直以來都是科學家研究的熱門話題。這種節律在人類行為和生理學方面形成了一定的時間模式,使身體的內在和外部環境保持相互一致。破壞晝夜節律可能對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如增加熬夜所導致的代謝紊亂風險,以及心血管疾病、精神疾病和癌症等。
近期,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夜班工作引起的晝夜節律紊亂可能改變腫瘤相關基因,使某些基因更容易受到導致癌症的DNA損傷影響。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招募了14名健康志願者,進行了為期7天的全面實驗室研究。實驗中,一半受試者完成了72小時的模擬日班計劃,另一半則完成了模擬的夜班計劃。模擬結束後,參與者在固定光照條件下保持清醒24小時。
儘管之前的研究已經發現夜班工作與多種疾病之間存在關聯,但具體如何破壞晝夜節律以增加患癌風險的機制尚不明確。
研究發現,模擬夜班時間表顯著改變了癌症標誌性途徑中涉及的基因的正常晝夜節律。在模擬日班計劃中,DNA修復途徑顯示出豐富的節律基因,但在模擬夜班計劃中卻未能觀察到。
這意味著晝夜節律的破壞不僅直接改變了與癌症相關的基因表達,而且夜班計劃對人體的天然DNA修復過程也產生了負面影響。研究人員進一步研究了這些基因表達變化對健康細胞的影響。
研究人員分析參與者的白細胞後,發現夜班受試者的DNA損傷更為嚴重。此外,當白細胞暴露於電離輻射下時,夜班組的細胞更容易受到輻射引起的DNA損傷。
總結來說,這些研究結果表明,夜班工作打亂了癌症相關基因的表達時間,降低了人體DNA修復過程的效率,從而增加了患癌風險。此外,破壞晝夜節律還可能使細胞更容易受到輻射等外部因素的影響,進一步損害DNA。
然而,這項研究仍存在局限性。首先,受試者人數較少,僅有14名志願者,這可能影響統計數據的可靠性。此外,這是一項短期研究,僅持續了7天。未來研究需要使用更大的樣本以及更長時間的觀察,以確定更具體的影響機制和與其他生活方式因素的相互作用。
儘管如此,這項研究仍為我們提供了有關晝夜節律紊亂與癌症風險之間關聯的寶貴見解。這些結果強調了保持正常晝夜節律的重要性,特別是對於需要長時間從事夜班工作的人員。
保持良好的生物鐘同步有助於維持身體健康,降低疾病風險。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遵循規律的作息時間、確保充足的睡眠和適當的光照,以及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來幫助調節生物鐘。對於需要輪班工作的人員,嘗試適應夜班工作並制定合適的休息計劃也可能有助於減少身體對晝夜節律紊亂的負面影響。
文字:編輯部
熱門文章:
【創科新思維】教授判定多名學生用ChatGPT寫論文 暫緩評分導致各人無法畢業
-
Grow Your Business 能做大你公司生意
立即登記 免費試用 Free Trial for Registration
Only Knowledge-based & Innovative Careers Prevail in Our Risk Society
Join Us to Make a Difference~
只有知識型及創新工作事業能在風險社會存活
加入我們一起改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