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公司的董事會上,不時會看到總裁們遭到董事們猛烈的砲火抨擊,原因是公司連續数月都沒達到去年設下的業績目標。尤其誇張的是有董事甚至對他失去耐心,質疑他的經營能力甚至提出要撤換執行長。這是真的嗎?事實上這有可能是大家期望管理不一所致,以下就來給大家講幾點可以減低影響的。
建立一致的業務和期望認知
有新業務、新專案出爐時,通常應該預設股東、同事不清楚內涵,寧可多花一些時間向大家詳盡解說,以確認大家的認知與公司管理層是一致的。必要時甚至應該拉低他們的期望在目標設定上,無論董事會如何施壓,永遠要拉低他們的期望,萬一達不到目標時寧可讓董事會小小失望,也不要讓他在開獎時大大失望。
業務進度好歹也需保持更新
提案開始執行後,要持續向董事會回報進度。在智慧手機普及的現代,即時通訊、郵件、群組等管道非常暢通,實在再沒有藉口說溝通不便。尤其是重大專案,或是很動態、變數很多的業務,更應該時時更新狀況。最忌諱讓董事會持續期待,然後到了月會、季會時,才發現結果完全不一樣,這時最容易變成一場災難。在發達的網路時代如能對著股東這樣做,甚至有助公司打赢公關戰。
利用以往基礎逐漸建立信任
當你不斷的拉低期望之餘又和公司持份者保持溝通,久而久之,股東、董事、同事、合作夥伴對你的判斷與執行,將會越來越信任。而後即使過程中出現意外,他們也會容易理解出錯的背景和緣由、知道你一直有盡力去人辦事,願意接受你建議的修正目標。一旦正向循環確立,後續大家一起工作、協調溝通,就會變得容易許多,這就是良好期望管理可以帶來的美妙結果。所以,期望管理與案子本身的執行管理,其實同等重要,不可或缺。
文字:編輯部
熱門文章:
【職場智慧】真實的事通過理性分析而成 做人太感性隨時害死自己
-
Grow Your Business 能做大你公司生意
立即登記 免費試用 Free Trial for Registration
Only Knowledge-based & Innovative Careers Prevail in Our Risk Society
Join Us to Make a Difference~
只有知識型及創新工作事業能在風險社會存活
加入我們一起改變吧 ~